今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将建设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家门口的健身设施,加了“益智”二字有了怎样的玄机?日前,在奉贤区四团镇进行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建设现场会,让记者大开眼界。
健身苑点升级到3.0明亮的色彩、清晰的标识、多元化的功能,多家健身器材供应商拿出拳头产品,展示现场犹如迷你版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全市16个区的体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仔细考察比较,结合各区情况寻找中意的供应商。
上海市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始于年,目前全市有健身苑点超过1万个。去年,市、区体育部门推动社区体育设施改造转型,更换老旧损坏设施。
体育设施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健身需求?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说,“十三五”期间,将在原有社区健身苑点基础上升级改造,建设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从1.0升级跳到3.0。以“亲民、便民、惠民”为宗旨,益智健身苑点增加益智棋类项目,方便喜爱下棋的社区居民;智能化管理方式也将体现社区体育健身网格化管理的智慧一面。
补上肌肉力量短板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的基本构造,并非在原有的器材组合中加上益智棋类那么简单,而是以力量训练器材为主,辅以少量有氧训练器材,再加上益智棋类项目。类似健身房常见的综合性力量训练器械将出现在益智健身苑点,这正是针对上海市民身体素质中的短板。
上海市体科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介绍,上海市民体质普遍存在肌力不足的短板,需要引起重视。“肌肉力量是体质强弱的核心要素,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予以加强将难以维持良好的体质水平。专门的力量训练在市民日常体育锻炼手段中仅占4.6%,在锻炼项目参与度排序中列十名之外,呈现明显的肌肉力量训练不足特征。事实上老年人也需适当的力量锻炼,降低因肌力减弱而易摔倒的风险。”
加强力量素质训练的器材将是此次升级的重点,器材设计更符合人体运动学原理。益智健身苑点更注重对健身市民的科学指导,如通过功能牌告知市民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通过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