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刘现义(一)
﹏﹏﹏﹏﹏﹏﹏﹏﹏﹏﹏﹏﹏﹏﹏﹏﹏﹏﹏﹏﹏﹏萧根胜
题记:一个人病了,牵动了一座小城的心;一个医生走了,这方土地为他而悲恸。那些曾经被他抢救的无数生命,那些因他妙手仁心而转危为安的生命,因他,而泣血、流泪、伤痛……
PART
01
像碧空里寻常的云卷云舒,世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年5月13日,周末,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冲开晨雾的那轮血红太阳医院门诊楼前高大的梧桐树上。
上午9点多,躺在内一科CCU病室的一个病人,突然奇迹般的对床前的妻子说:
“给我拿纸!”
病人十多天来已滴水不进,长时间处于间断意识模糊状态。这是在说梦话吧?妻子不解地问:
“要纸弄啥?”
“开处方!”
随手把床头的一把梳子递给他。病人艰难地睁眼一看,发火了:
“快点,给我笔,患者等着哩”!
泪水已近干涸的妻子,此时理解了终生痴迷于为病人看病开方的男人。发抖的双手将他扶起,用肩膀扛住他瘫软的病体,右手递上几天来没曾用过的笔和放在床头柜上的《输液记录卡》。病人呆滞的双眼环视一下房间,似在调整形貌萎靡的情绪,把手中的笔在有茧的食拇指间习惯性的转动了一圈后,全神贯注的在《输液记录卡》的背面,按着处方的基本格式,一笔两笔,一划两划,一个圈连着一个圈,一个弯勾着另一个弯,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艰难的过去了,他好像要用尽终生之力,为病人开出一个药到病除的处方……
妻子咬着嘴唇含着泪看着他心爱的人写好处方,用仅有的一点点力气签上了名字。平时他给病人开过处方后,总是要给病人认真交待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相关的保健预防常识,而今天他没有,把处方交给妻子后,再次陷入昏迷状态。妻子拿着天书一样的处方终于忍不住连日来填满心中的痛,失声痛哭!闻声赶来的医生、护士看着无法读懂却又莫深如海的处方无不热泪飞溅,病房内泣声一片。
心系病人,弥留之际仍为病人开“处方”。
开这个“处方”的危重病人叫刘现义,是这个科室的主任。县医院院长助理。
PART
02
丁酉年的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的第一天。
河面的冰层未消,冷风依旧呼啸。今年的初七恰逢“立春”节气,中原大地春节仍在持续。舞狮看戏,走亲访友,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和吉祥。
医院少有的清静,就是平时排队抢号的内一科,今天病人也没几个。刘现义把几个病人看完,又安排一位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后,来到CT室落实过节期间对家人朋友的承诺:做肠胃检查。
刘现义肠胃不舒服真还有一段时间了。去年11月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到海南疗养。天天吃海鲜,天天拉肚子,天天接不完的问诊电话,简单平常的拉肚子,吃几天药不见效,当时有人劝他应该趁疗养去做个查检,他想到家里病号不断的电话,半个月疗养时间一星期他就回来了。
回郏县后,吃了几天治疗肠胃的药,不再拉肚子了。这期间爱人晓英几次劝他,更多的还有他数不清的朋友坐在一起时都说他瘦了,气色不如以前,应该做个胃镜检查,可是第二天坐到门诊室就站不起来。看完病人,特检室的人下班了。曾有两三次他不吃早餐,上班查过病房后到了胃镜室,一看那么多人在排队候检,医院多不容易,咱咋能挤着加塞。两三次都这样,两三次都默默返回。还有两次也到了CT室,仍然不想“被照顾”,回去继续坐诊。春节期间明显感到胃部难受,全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他把难受埋在肚里。细心的妻子看出他的不舒服,初五那天竟然给他发了脾气:
“你光记着病人,就不想想自己,没有好身体今后还咋给人家看病”!
妻子的话犹如当面一记重拳,令他心里猛然一惊。是呀!没有好身体今后还咋给病人看病!
今天他的诊室病人少,9点多来到CT室。看到主任来了,CT室值班的年轻人兴奋得好像看到自己家里人。一边客气的祝福问候,一边麻利地操作仪器设备。几分钟过去,检查结束了,笑声像被吹散的云彩,没有了。医生的敏感告诉他,“可能有问题”!在刘现义的追问下,小伙子谨慎的说:
“好像多少有点不正常。等会片子出来给您送过去。刘主任你先去忙吧!”
哪儿是好像有问题!在CT室工作多年的小伙子,已看出他的胃部有不小的异常。送走刘现义马上把这一情况告诉室主任。主任哪敢怠慢,立即报告院领导,同时通知刘现义,胃部有异常,准备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发现胃腔内有肿块隆起。医院几位领导如坐针毡。迅速由病理室主任带病理切片赴医院做病理分型化验。三个小时后确诊为胃腺癌。
腺癌,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医学观测表明,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0%左右,属于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院领导闻报,如闻惊雷。当即决定,医院进一步诊断,希望这个诊断结果是错误的。
刘主任咋会得这种听了就让人吓半死的病?不可能!
任何癌症患者确诊初期,医生会千方百计对其保密,而刘现义这个与各种疾病患者打交道34年的医生,无法向他保密,也保不了密。
医院会诊,刘现义不得不临时放弃他的工作。当天下午先到刚作了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病房,看看病人麻醉过后的情形。吃过晚饭后又叫来外出刚刚返回的科室副主任万应杰:
老万,我不能瞒你,我得了癌症,明天去郑州检查,科室的工作你负责抓好。对外就说我因事请假。患者有急事可以打电话找我。
任何人的心都不是铁打钢铸的。
刘现义说这话时的眼眶有点红,但并没有胆怯惊悚的沮丧。万应杰副主任头皮发麻,语音颤抖:
“刘主任你不会是癌症!我明天陪你去检查。”
“我不能坐诊要影响工作。你再走了病人怎么办!”
2月5日,星期天,一夜未眠的院长李亚辉利用各种关系,医院几位专家,经过会诊形成一致意见:刘现义系腺癌病变,癌细胞已经转移至腹腔。
2月6日,医院谨慎的提出了治疗方案:因患者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做一个周期的化疗后,根据化疗效果再确定是否手术。
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恶性肿瘤,一个周期的化疗再有转机可能?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PART
03
2月6日,医院消化内科开始了第一次化疗。化疗前对随行陪护人员交待:手机不要关掉。
刘现义确诊为癌症,像一声晴天霹雳,将他的同事、家人和朋友惊得目瞪口呆,个个忧心重重。最担心的是刘现义的“铁杆粉丝”:“刘主任病了,我们的病咋办!”。
躺在病床上输液化疗的刘现义仍手持手机在“坐诊”。据其外甥冯晓刚介绍,化疗的当天至少接三十多个电话,部分是朋友同事关心寻问,一多半是患者求医问诊。同事、朋友的来电他回答得很轻松:“没事、没事,过几天就回去了。”患者寻医问诊电话每一个都重要,个个细细的听,细细的说……
据有关专家介绍,癌症的死亡率高不是无药可治,而“不治之症”的不科学说法把多数人吓死了。
刘现义确诊癌症后,对问诊病人的电话细心接听回应,好像害怕对方知道了他的病情被惊吓被传染。
在科室医生的强烈要求下,第三天刘现义的手机被强行关闭。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探视的人一个接一个。
刘现义坚持“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34年他为数以万计的患者看过病,治好过数不清的疑难杂症,抢救过无数人的生命,他交了多少朋友?谁也说不清。
医院消化科8病区病室内,摩肩接踵人流不断,同室病友有点不解,问刘现义的爱人:
“你当家的是个什么干部?”
“他什么干部都不是,是个医生。”
让病友没想到的是,这个医生是远近闻名的“神医”。
“神医”,是民间对理想化医生的尊称,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虚幻人物,而刘现义在郏县人的心目中则是实实在在的“神医”。
郏县县委统战部工作人员李先生,5年前,有段时间常感觉吃饭时食管灼疼,用半月消炎药症状不见好转,就怀疑是不是食管癌。医院进行切片化验排除了癌症,按食管溃疡治疗近一个月仍不见效,医院找专家诊断,吃一星期药后出现进食困难。在平顶山又住院20多天,病情发展到水米不进,唾液难咽,体重斤的小伙瘦到斤,不成人形,生命垂危。一个周三的下午,院方通知终止治疗。全家无奈,通过熟人医院,医院检查。病人在家等待进京时,医院刘现义。
医院治不了的危重病人,县医院能治疗吗?
有病乱投医。试试吧!
刘现义经过诊断,确诊为贝赫切特综合症,也称白塞病。五年前他曾治疗过一例。当即向家人表示:让我冲击三天,不行你们就去北京。
李先生周四上午入院,中午开始用药,下午可以少量进水,三天后可以喝稀饭,一周后想吃咸的喝香的,半个月痊愈出院。
郏县财政局退休干部老李,母亲60岁那年,一天吃晚饭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老李以稍知医术的敏感,发现母亲心律不齐而且迅速加重,立即拨打,并打电话向住在附近的刘现义求援。刘现义放下饭碗跑步赶到,病人已停止呼吸,他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同时指挥赶来的急救医生使用救心针,第一针扎进去后,第二针找不到血管,他大胆提出只要扎进皮肤里就行,可以多扎两针。刘现义一个跪姿连续为患者做心脏复苏术九分钟后仍不见有生命迹象出现,赶来的其他医生和家人已认为没有希望,但刘现义仍不放弃,到十二分钟时,病人呼出了第一口气,奇迹出现了。心脏停搏十二分钟又恢复跳动。医院抢救心脏停搏的奇迹。李老太太遭此大难后又幸福地生活了20多年,逢人便说:是现义给我拾了一条命。
……
妙手回春的人间奇迹,一个医生一生中不一定会遇到几次,也不一定人人能创造,而发生在刘现义身上惊心动魄的生命故事,经他手创造的人间奇迹却是一个一个,一串一串,熟悉他的人随便都能说几个。(未完待续)
组稿:李国俊责编:李晓燕校对:郑喜燕
萧根胜,笔名清风,河南郏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编著有《舞钢五千年》《光辉的历程》《青海长云》等。长篇报告文学《青海长云》获河南省委“五个一”工程奖。《舞钢五千年》获河南省炎黄文化20周年成果二等奖。
作家简介瀚海观山
hhgs
河南省平顶山市作协主办
总编▏于天命
执行主编▏苗四海皓月
组稿编辑
梁俪千焦玉莹孙燕凌李国俊
责任编辑
刘红霞郑喜燕毛霞杨选召李晓燕
传达中央省市精神发布会员原创精品推介各地名家新秀佳作
采纳史、哲成果理论旁及其他艺术门类补益会员通识素养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前进
欢迎投稿。邮箱:pdszxt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