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存在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细菌感染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参数,探讨相关病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生殖健康科门诊就诊,存在相关病原体感染的男性不育症患者456例为病例组,包括CT感染者146例,UU感染者165例,细菌感染者94例,混合感染者51例;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有正常生育史的男性176例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通过手淫法采集精液,行精液常规检测和CT核酸检测、UU及细菌培养。
结果合并CT、UU或细菌感染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其精液体积、精子浓度与正常生育男性精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则显著低于正常生育男性(P均<0.05)。结论CT、UU或细菌感染,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上升,继而引起男性不育。
男性不育;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细菌感染;精液参数
近年来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男性精液质量下降[1],精液质量下降主要体现在精子活动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增加等。精液实验室检查是目前男性不育症患者最基本的检查手段[2]。多数学者认为精液质量的下降与全球性环境状况恶化、生活方式改变、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3]。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
体(UU)和细菌感染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体。从精液中检测相关的感染性病原体,已普遍用于临床诊断。我院对男性不育症患者常规进行精液常规参数分析和相关病原体检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健康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存在CT、UU、细菌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患者,分析其精液实验室检测结果,并与无上述病原体感染、有正常生育史的男性精液进行比较,分析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原体感染对精液参数的影响,为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生殖健康科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852份,纳入病例组456份,患者年龄20~46岁,平均33岁,不育年限1~5年,平均2.5年。纳入标准:(1)男性不育症患者,即夫妻婚后同居1
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未孕者;(2)女方生殖系统常规检查正常,仅由男方原因导致女方不孕;(3)生殖系统病原体检测提示存在CT、UU或细菌感染者。排除标准:近期外伤史、性功能障碍、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睾丸及生精功能异常者。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有正常生育史的男性为志愿者,征求对方意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留取精液标本,行常规参数分析和常见病原体检测,病原体检测阴性的标本纳入对照组,最终纳入176份精液标本。该组男性年龄22~42岁,平均36岁。
2.精液标本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均禁欲2~7d,禁欲期间忌烟、酒和刺激性饮料,保持良好睡眠。取精前排尿,消毒双手及外生殖器后,采用手淫法收集全部精液于专用取精杯中。标本采集后,立即置于37℃水浴温箱,待精液液化后及时进行精子浓度、活动率、活动力、畸形率以及其它项目检测,同时留取标本进行CT-DNA检测、UU及细菌培养。
3.实验室检测:(1)精液常规参数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精液参数检测方法[4],进行精液体积、酸碱度(pH值)测定,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CASA,上海伟力)分析精子浓度(×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活力、精子总活率、曲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速度等指标。(2)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深圳市博锐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精液染色试剂盒(Diff-Quik快速染色法)进行精子涂片染色,镜下观察计数精子200个左右,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4]镜下评判并计算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3)CT-DNA检测:CT-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所用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生产。取1ml液化后的精液,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提取核酸后进行CT-DNA检测,检测仪器为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ABI,美国)。因试剂盒说明书中未列出引物序列,故本文未能提供。PCR程序如下:93℃预变性2min,93℃45s→55℃60s,10个循环,93℃30s→55℃45s,再行荧光检测,做30个循环。结果判断:Ct(循环阈值)=30为阴性,Ct<27为阳性,30>Ct≥27为灰度区,需重复试验,若Ct<30则为阳性。利用试剂盒中提供的阴、阳性质控作为质量控制物。(4)UU培养:按照UU培养试剂盒(购自珠海益民生物工程制品厂)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无菌吸取200μl精液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h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直至接种后72h进行结果判定。阳性判断依据试剂盒说明书,使用颜色对照卡进行观察,培养液颜色由黄变红表明有UU生长,视为阳性;不变色则表明无UU生长,视为阴性。(5)细菌培养:无菌操作吸取已液化的精液100μl接种至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中,培养基均由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四区划线分离,置35℃的CO2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h。观察菌落形态后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同时依据各菌属特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Pho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法国梅里埃API手工鉴定试条,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一般资料:85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存在相关病原体感染的456例,感染率为53.52%。存在病原体单纯感染的405例,其中CT感染146例(感染率17.14%),UU感染165例(感染率19.37%),细菌感染94例(感染率11.03%);存在CT、UU或细菌中的两种或3种病原体感染的视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51例(感染率5.99%)。细菌感染致病菌中以大肠杆菌居多(38/94,40.43%),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18/94,19.15)(表1、2)。
2.病例组与对照组精液常规参数比较:各感染组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表3)。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男性不育症发病率的逐渐增高,男性不育症在生殖领域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