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保护用品
运动保护用品

您现在的位置: 护具介绍_护具维修 > 护具分类 > 聚焦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隐患大,这些质量

聚焦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隐患大,这些质量

发布时间:2021-4-26 19:29:17   点击数:

如今,全民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室外健身器材的身影。这些器材简单实用,娱乐性强,又没有场地限制,特别适用于老年和儿童健身娱乐人群。正因为使用者大多是老人、儿童,器材的安全性特别重要。不得不说的是,记者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室外健身器材,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年1月05日《每周质量报告》

双人漫步机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室外健身器材,是安装在公园绿地、小区广场、社区及乡村空地等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械,目的是让使用人群强身健体,因而又被称为“全民健身路径”。但是近两年,因为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问题带来的安全伤害,也不断出现。器材断裂砸伤、锋利尖端划伤、缝隙过小夹伤人体,种种伤害事件频繁暴露出来。

近日,记者会同国家体育用品质检中心的质量检测工程师,对北京、河北的部分室外健身器材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这种双人漫步机,是一种有氧健身器械,其主要的安全点就是摆杆的最大摆动幅度,不能超过65度,但是记者发现,这款双人漫步机的摆杆摆幅已经超过了这个安全要求。

双人漫步机是最为普及的室外活动类健身器材。然而在记者调查的多个公共活动场所,这种器材的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摆杆超过65度的情况并不少见。像这款双人漫步机,摆杆的摆动幅度甚至能够撞到扶手,已经远远超出了65度摆幅的标准安全要求。

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6个公园当中,只有一处双人漫步机摆幅未达到安全要求。但是在6个居民小区安装的双人漫步机当中,有4款产品摆杆都与扶手发生了刚性碰撞,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风险,除了活动类器材部件摆幅过大或存在刚性碰撞,还与固定类器材的开口大小、是否有危险缝隙关系密切。许多室外健身器材的扶手,都做成了闭合开口,或者不完全闭合形状的开口,但是这些开口的尺寸是有安全要求的,以防卡夹儿童躯体和头部。调查中,检测工程师用专业的检测模具进行了大量测试,发现不少健身器材存在挤压、卡夹人体的隐患。

这样的安全风险还表现在一些转轴部件的缝隙当中。像这个腿部按摩器,用于按摩的转轴就因为缝隙不符合标准要求带来安全风险。

调查发现,不少已经安装在居民小区的室外健身器材,出厂时就已经存在着挤压人体、剪切手指等安全风险。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也发现,个别室外健身器材还由于安装不当,也带来一定的危险。像这种三位扭腰器,标准要求活动转盘的距地安全距离应不少于80毫米,以防卡夹脚部。但是记者看到的这个转盘,因为安装不当,距地只有60毫米。

通过大量的调查、测试,记者发现,目前已经安装在公共区域的部分室外健身器材,存在着器材不符合标准带来的风险,也存在着安装不当带来的危险。

器材安装不当带来伤人危险

在不少室外健身场地,记者看到前来运动、玩耍的还有很多儿童,他们把双人漫步机当成秋千悠荡,也会在器材中间钻来钻去,如果这些器材存在摆幅过大、开口或缝隙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情况,家长又监护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相应的危险。

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按照现行的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是8年,但是记者看到,有的器材标牌上却印着“安全使用年限4年”的字样。记者在国家体育用品质检中心了解到,这其实是年以前按照老标准生产的健身器材。年新的室外健身器材安全标准出台后,不仅把安全使用年限由原来的4至6年改为8年,在材料厚度、承载强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活动类器材的结构上,要求加装缓冲装置,也就是限制部件摆动幅度的限位装置,完全避免了老式健身器材没有限位措施带来的风险。而老式器材的限位措施仅仅是通过碰撞阻挡来限定摆幅,存在着明显的挤压点、风险点。

因为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老式健身器材已经不符合版新标准的安全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和体育部门的相关规定,这些老式室外健身器材都是应该被拆除掉的。那么广大健身人群的身边,这种超期服役,安全风险比较大的老式健身器材是否有更高的比例呢?记者再次进行了调查。

超期服役老旧器材安全隐患多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小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室外健身器材,锈蚀严重,翘起的金属层边缘十分锋利,标牌显示是年8月安装。在丰台区的一个小区,这里的双人漫步机、健骑机等活动类器材,明显没有限位装置,器材的挤压风险点非常明显。这款器材既有挤压风险,又有卡夹风险,但是仍然在使用。

不少器材的安装日期是在年,年左右,已经远远超过了4年的安全使用年限,安全风险极大,但是却依然没有拆除,仍然有不少居民在使用。令人担忧的是,不少锻炼的居民并没有意识到那些老旧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隐患。

经过大量的调查记者发现,那些超期服役的室外健身器材在一些居民小区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和乡村,存在的比例非常大。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公共场所当中,6个城市居民小区里,2个存在老旧室外健身器材。6个行政村当中,有4个都有老旧器材。

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了解到,年4月印发的《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当中明确规定: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使用寿命期的器材应予报废,由器材接收方拆除。目前全国健身路径安装超过了多万件,但是存在着相当比例的超过安全使用期的器材,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超过了10年,完全处于超期服役状态。

隐患重重的新器材,超期服役的老器材,这都不是人们需要的安全健身器材。我们身边的室外健身器材质量状况到底怎么样?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发现确实问题不少,风险也确实很大。

体育总局:

超过安全使用期器材应拆除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室外健身器材监督抽查结果。市场监管总局:不合格发现率达14.9%结果显示,经过对7个省,30家企业的27批次产品进行检测,发现有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将近15%。不合格项目的表现,主要为健身器材的开口存在挤压风险、缝隙存在卡夹风险,以及没有缓冲装置带来的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年室外健身器材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而年和年,合格率则明显降低,分别降到了73.3%和85.1%.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两年抽查的企业大都是小企业。目前国内生产室外健身器材的企业有多家,但小型企业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企业不排除是一些家庭式的作坊,他们认为室外健身器材构造简单,只要模仿生产就可以,根本不考虑,也不理解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因而生产的产品只有健身器材的外形,却没有健身器材应该有的安全保障质量。

简单模仿,致使部分室外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风险,同时,小企业降低成本的做法,也使得所生产的器材难以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限位装置,在轴套里加一个限位块要到块钱左右,但是很多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根本不愿意加装限位设施,宁愿以低价产品吸引客户。目前一件质量安全的活动类室外健身器材,最少也要0块钱以上,但是记者发现市场上,特别是网上低于这个价格的同类器材并不罕见。一位室外健身器材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生产的一部分活动类健身器材每件售价才4、块钱,主要供给网上平台和熟悉的客户。

体育总局:

多种措施推动安全室外健身器材入市

目前室外健身器材主要的配建渠道是政府采购,并配送到有需求的公园绿地,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也有一部分器材是通过社会采购而来,比如一些社会机构、小区物业自己采购器材并安装。而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差异,采购单位节约资金的情况大量存在。一些地方采购时只为了省钱,不考虑安全,致使那些低价低技术含量的器材流入市场。

同样,也是因为资金的因素,室外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特别是超过安全使用期器材的拆除,都成了难题。不少器材的接收方或购买方是社区或者居民小区物业,实际上根本没有专项的健身器材维修、拆除经费,导致室外健身器材出现了“安装容易拆除难”的现象,不少器材损坏严重,或者超过了安全使用寿命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维护或拆除更新。

针对目前室外健身器材存在的安全风险,国家体育总局目前正在强化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认证以及提档升级措施,推动高技术含量的、低安全风险的室外健身器材入市,同时促动相关单位建立专项维修、更新基金,及时维护、拆除有安全隐患的室外健身器材,保证广大健身人群的运动安全。

作为全民健身重要实现路径的室外健身器材,已经成为人们身边基本的公共体育设施。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各地每天使用这些器材的群众达到千万人次。这样的健身洪流当中,只有质量优良的,安全可靠的大众健身器材,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的那句口号:“天天健身,天天快乐”。

来源:每周质量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ansukongjian.com/hjfl/237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