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
中国跆拳道协会
二、承办单位
广东省跆拳道协会
惠州市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三、协办单位
惠州市惠阳区跆拳道协会
四、竞赛地点
惠州市惠阳体育会展中心
五、竞赛时间
广东站:年8月16—18日
总决赛(湖南):年10月-6日
六、规程项目及组别安排
(一)项目设置
1、竞技比赛:
a,男、女子个人竞技:
b,男、女子团体竞技(广东站特设,非总决赛项目));
、规定品势比赛:
a,男、女子个人、混双、团体品势;
b,亲子品势(广东站特设,非总决赛项目);
3、跆拳道舞比赛;
、自由品势比赛;
5、综合团体比赛;(广东站特设,非总决赛项目)
6、电子竞技对抗比赛:
a,男、女子个人、团体电子对抗;
b,亲子对抗比赛(广东站特设,非总决赛项目);
(二)年龄组别
1、儿童一组:01年-年出生者(6-7周岁);
、儿童二组:年-年出生者(8-9周岁);
3、少儿组:年-年出生者(10-11周岁);
、少年组:年-年出生者(1-1周岁);
5、青少年组:00-00年出生者(15-17周岁);
6、青成年组:年1月31日以前出生者;
七、竞赛项目
(一)竞技比赛
1.个人竞技
(1)个人竞技级别设置
1)儿童一组:
男子
-18KG、-0KG、-KG、-KG、-6KG、-8KG、-31KG、-3KG、-37KG、+37KG
女子
-17KG、-19KG、-1KG、-3KG、-5KG、-7KG、-30KG、-33KG、-36KG、+36KG
)儿童二组:
男子
-0KG、-KG、-KG、-6KG、-8KG、-31KG、-3KG、-37KG、-0KG、+0KG
女子
-17KG、-19KG、-1KG、-3KG、-5KG、-8KG、-31KG、-3KG、-38KG、+38KG
3)少儿组:
男子
-6KG、-8KG、-31KG、-3KG、-37KG、-0KG、-KG、-8KG、+8KG
女子
-KG、-6KG、-8KG、-30KG、-33KG、-36KG、-39KG、-3KG、+3KG
)少年组:
男子
-3KG、-3KG、-37KG、-0KG、-KG、-8KG、-5KG、-56KG、+56KG
女子
-30KG、-3KG、-3KG、-36KG、-39KG、-KG、-5KG、-9KG、+9KG
5)青少年组:
男子
-39KG、-KG、-5KG、-8KG、-5KG、-56KG、-60KG、+60KG
女子
-35KG、-37KG、-0KG、-3KG、-6KG、-9KG、-53KG、+53KG
6)青成年组:
男子
-6KG、-50KG、-5KG、-58KG、-6KG、-67KG、-7KG、+7KG
女子
-0KG、-3KG、-7KG、-51KG、-55KG、-59KG、-6KG、+6KG
()个人竞技比赛规则:
1)采用单败淘汰制进行个人对抗赛。各级别不足人,向上合并;个人竞技超过16人进行分组,每组分别决赛。
)称重要求:参加竞技的运动员赛前必须称重,各级别不设上下浮动;以下公斤级的级别,体重必须在该级别以下;区间公斤的级别,必须在比区间数值之间;以上公斤级,体重必须大于该级别数值,不允许擅自降一级别参加比赛。团体竞技运动员须专门参加称重。
3)比赛时间:
① 青成年组、青少年组、少年组:每场比赛进行两个回合,每回合进行1.5分钟,中间休息30秒;
② 少儿组、儿童二组及儿童一组:每场比赛进行两个回合,每回合进行1分钟,中间休息30秒。
)竞技比赛使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公布的竞技比赛规则。
5)得分方式、犯规行为具体解释和执裁尺度,扣分上限,分差与顶分设置,优势判定方式等由技术代表制定,在领队会议公布。
6)审议和合议:本次比赛不设录像审议。个人竞技比赛,每场教练员有一次要求合议的机会,如合议成功可继续有权提出合议,如失败则失去在此合议机会。合议结果为最终结果,不接受进一步申诉。
.团体竞技
(1)团体竞技级别设置
1)青成年组
男子组
51-5KG、-58KG、-6KG、-66KG、-70KG
女子组
3-7KG、-51KG、-55KG、-59KG、-63KG
)青少年组(含青少年组与少年组)
男子组
35-38KG、-1KG、-5KG、-9KG、-53KG
女子组
3-36KG、-39KG、-KG、-5KG、-8KG
()团体竞技规则
1)比赛为5人一组,采用小组对抗,单败淘汰制。)规则适用参照个人竞技要求,得分技术、犯规行为的制裁尺度与个人竞技规则一致。3)比赛设局,第一局5分钟,第二局3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判犯规扣分0分,判犯规败。赛前缺席1名队员(含失格和退赛),给对方加1分;比赛期间因伤弃权,合法技术击倒,给对方加分1分;缺席人以上,判失格败。分差达0分,判分差胜。5)团体竞技比赛流程1.运动员按报名级别(体重)排序,由轻至重,标贴1至5号标志。
.第一局为同级别对抗:从轻至重(编号),按编号逐一级别,两两对抗,每级别1分钟,中间不暂停。如某级别对手缺席,则该级别对抗取消。
3.第二局为混战对抗,通过抽签给予一方教练决定权,由该名教练选定混战首先出场的运动员(编号),对方教练须服从排出相同编号的运动员对战。上场队员须完成3个腿法技术动作后,该队教练方可申请变换队员(任意)比赛。
6)比赛结束比分相同,则进行1分钟加时赛,由混战最后一对运动员进行加时赛,先得分者为获胜方。加时赛平局将进行优势判定。7)同级别对抗可申请合议,合议次数和方式与个人竞技相同;对抗混战中不设合议机制。3.比赛护具
(1)比赛服装: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必须穿着传统道服参加竞技比赛,不得穿着品势服参加竞技比赛,运动员不得系白带参赛;
()必须穿戴:护头、护胸、护臂、护胫、护裆、护齿、护手套、护脚套等护具。以上护具由各队自理(所有器材必须符合中国跆协的规定和要求)。
(3)所有竞技比赛运动员必须使用护齿或面罩(可二选一)。
()如未按规定穿戴护具,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因护具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后果自负。
(二)品势比赛
1.规定品势
(1)级别设置
1)个人品势比赛:分男、女,按年龄级别进行分组。
注:上场系错腰带按扣1分处理。
)团体品势比赛:不分男女、色带组和黑带组,上场人数限定3人。
3)混双品势比赛:不分色带组和黑带组,上场人数限定1男1女。
)比赛分组及内容(示范组要求达到黑带三段或以上):
()规定品势赛制
1)赛制:品势项目采用评分排名赛制。级别不足人,无须合并;超过16人(组),则再分组分别比赛,直接决赛。
)规则与比赛内容:
① 品势比赛使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公布的品势规则。
② 比赛使用品势内容由裁判长在领队会议上根据各级别比赛内容的范围进行抽签。
3)各比赛品势的具体评分细则以领队会公布为准。
)品势比赛着装:参赛者必须穿着品势服。品势服样式符合中国跆拳道协会相关要求,不得穿着中国跆拳道协会认证以外的颜色道服上场比赛。不按要求穿着品势服参赛,比赛得分扣1分。规定品势比赛腰带须与报名级别要求一致,系错腰带,比赛得分扣1分。
(二)跆拳道舞
1.级别设置
儿童组(含儿童一组、儿童二组、少儿组)
青少年组(含少年组、青少年组)
青成年组
.赛制说明
(1)赛制:
评分排名制,各组别参赛队超8队,分组分别进行比赛。使用中国跆拳道协会相关比赛规则,具体评分细则以领队会公布为准,技术解释权归广东省跆拳道协会裁判委员会。
()参赛人数:
6人以上10人以内,不分男女。大于10人,按超出一人扣1分。少于6人不予参赛。
(3)比赛时间:
不得低于1分30秒,不得超过3分30秒钟,超时每10秒扣0.3分。
()跆拳道舞动作设计和音乐编排,由队伍自主创编,在动作编排中应当包含70%以上的跆拳道技术动作,不得出现世跆联(WT)以外的跆拳道运动风格及形式,不得使用任何武术器械,特别情况下可使用装饰品,但必须在比赛前征得组委会裁判委员会同意。
(5)跆拳道舞比赛着装:
须穿着道服和佩戴腰带,允许在提前申报并提交图样的前提下对道服进行特别设计以增强表演效果,同时提倡与支持以健康完美为前提对参赛选手进行适当的形象舞台化设计,如:化妆、发型设计,具体实施由参赛队自行完成。
(6)参加跆拳道舞蹈的队伍请在提交报名确认表同时提交参赛音乐,报到时确认,比赛期间安排人员协调播放。
(四)自由品势
1.级别设置
(1)个人
个人自由品势比赛设男子、女子个人。按年龄组划分级别。各级别不限参赛人数。
()混双
混双自由品势,按年龄组划分级别,混双品势不以级位(腰带级别)划分级别。各代表队参赛组组数不限。每组人,为男女配对,同一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组混双配对,不允许跨组配对。
(3)团体
团体自由品势设男女混合团体,按年龄组划分级别。每组限5人,同一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组团体组合,不允许跨组合。各代表队参赛组数不限。
.自由品势补充说明
(1)自由品势是指以跆拳道技术为基础,融合音乐、舞蹈进行编排后形成的具备独特风格的品势。自由品势赛制与规定品势一致使用品势比赛使用中国跆拳道协会最新公布的品势规则。
()时间和场地:比赛时间60-70秒。
(3)品势演武线路和动作须自行编排,每套自由品势须包含0-组品势动作,每组不超过5个动作;每套自由品势均应包含跆拳道进攻和防守技术,其中60%为腿部技术,0%为手部技术;所有技术动作应当在跆拳道技术范围内。同时需要为参赛自由品势配备音乐。
()编制中须按规定完成指定技术动作:
1)动作编排必须包括:三七步、虎步、鹤立步。
)动作编排须按次序包含:跳侧踢、腾空连续前踢、转体腿法、竞技步法和腿法、空翻腿法。并根据规定按要求达到相应跳跃高度、踢击(连续)次数、转体和空翻角度等技术使用要求。
3)以上技术评分及表现力评分以领队会公布为准。技术解释权归广东省跆拳道协会裁判委员会。
)参加自由品势的队伍请在提交报名确认表同时提交参赛音乐,报到时确认,比赛期间安排人员协调播放。
(五)综合团体
1.级别设置(不分级别)
(1)比赛队员人数在10人以内6人以上,不分男女和年龄。
(注:大于10人,按超出1人扣一分,少于6人不予参赛。)
()参赛队伍须自备音乐文件、木板等所需材料。
.比赛内容及规则
(1)比赛内容由音乐、品势、特技、跆舞、自卫术、击破等组成。
()比赛按照团体熟练度、团体表现力、技术准确性、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度、综合能力、表现风格等为评判标准。
(3)重点突出技术、音乐、特效、编排、细节。
()每套团体编排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每超出10秒扣一分,超出60秒当失格处理。
(5)规定特技动作(要求按顺序完成):跳侧踢、三前踢、连续组合手法与腿法击破(六个动作以上)、旋转系列动作(如50度以上旋转腿法或连续3个或以上旋转动作)、踩踏系列动作,如未按上述动作顺序要求完成的,失误(或错误)扣0.3分/次,木板(没破)扣0.1分/块。
(六)电子竞技对抗比赛
1.比赛项目介绍
电子竞技对抗比赛是电子跆拳道竞速比赛,通过高科技电子化设备记录参赛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的数值,从而由电子作为媒介开展竞赛,减少了竞技对抗,加大了参与者对跆拳道的喜爱程度,同时提高跆拳道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受伤,从而丰富参与者的体育常识。
.项目设置
第一步
八、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竞技比赛
1、设竞技团体总分奖,奖励前8名,个人竞技按9、7、5.5、.5(并列第三、并列第五)计分,团体竞技按15、11、9.5、6.5计分。总分相等计冠军数、冠军相等计亚军数,依次类推。
、个人奖(含个人竞技、团体竞技):每级别录取前八名颁发奖状,给予前三名奖牌奖励。
(二)品势比赛
1、设品势团体总分奖(含传统品势及自由品势),奖励前8名,个人品势按9、7、6、5、、3、、1计分,混双品势按11、9、8、7、6、5、、3计分,团体品势按15、11、10、9、8、7、6、5计分,总分相等计冠军数、冠军相等计亚军数,依次类推。
、规定品势各项、自由品势各项:每组别录取前八名颁发奖状,给予前三名奖牌奖励。
(三)跆拳道舞比赛
1、录取前八名队伍颁发奖杯,对前八名运动员颁发奖状、前三名给予奖牌奖励。
、跆拳道舞不单独设积分奖,但获奖积分计入团体总积分,按15、11、10、9、8、7、6、5计算纳入团体总分。
(四)综合团体比赛
1、录取前八名队伍颁发奖杯,对前八名运动员颁发奖状、前三名给予奖牌奖励。
、综合团体比赛成绩按30、6、、0、18、16、1、1计算纳入团体总分。
(五)电子竞技对抗比赛
1、设电子竞技对抗总分奖,奖励前8名,按9、7、6、5、、3、、1计分。
、所有电子竞技计分不纳入团体总积分计算。
3、个人、团体、亲子电子竞技对抗比赛:每组别录取前八名颁发奖状,给予前三名奖牌奖励。
特设团体总分奖(竞技、品势、自由品势、跆拳道舞、综合团体),奖励前8名:总分相等计冠军数、冠军相等计亚军数,依次类推。
(六)另设团体总分优秀奖奖励团体总分第9至13名,总分相等计冠军数、冠军相等计亚军数,依次类推。
(七)设“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裁判员奖”、“优秀教练员奖”及“优秀运动员奖”若干名颁发牌匾或奖状,颁发数量以实际参赛人数确定。
(八)设个人男子女子品势“最佳技术奖”、个人男子女子竞技“最佳技术奖”,授予奖杯或奖状。
第一步
九、参加要求
(一)比赛不接受个人报名,只接受以俱乐部、学校或跆拳道馆为单位的报名方式。
(二)参赛队伍必须为中国跆拳道协会专业性团体单位会员或广东省跆拳道协会特邀单位(不得以协会、联盟等联合组织名义报名参与,特邀队伍除外);
(三)参赛运动员为中国跆拳道协会个人会员。
第一步
十、参赛说明
(一)本次比赛统一使用参赛运动员证,用作称重、检录之用。
(二)报名人数:各单位报名人数不限,领队、教练员、医生等若干人。
注:每名运动员不能重复参与混双品势比赛、不能重复参与团体品势比赛,不能重复参与团体竞技比赛和不能重复参与综合团体比赛,违者取消运动员参赛资格。
(三)在竞技或品势比赛中,若某组别不足人参赛(青年组品势、示范组品势及亲子组品势除外),则该组别取消或运动员升级参赛;若某组别参赛人数过多,组委会将对超过16人的级(组)别进行分组作赛。
(四)运动员不得穿着带中国(含英文标识CHINA)或广东(含英文标识GUANGDONG)、以及国旗标志的道服上场比赛;
(五)为规范性发展赛事,竞技比赛和品势比赛不得穿着中国跆拳道协会认证以外的颜色道服上场比赛。
(六)参赛运动员必须在县(区)级医务部门进行体检,医生确认可以参赛后开出体检证明,各参赛队伍须携带上参赛运动员的体检合格证明到赛场,以便组委会抽查;比赛出现严重意外的伤害事故,由各参赛单位全部自行负责解决,组委会不负担赔偿责任,但会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
(七)参赛队须提供运动员《参赛风险告知书》,比赛出现严重意外的伤害事故,由各参赛单位全部自行负责解决,组委会不负担赔偿责任,但会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参赛风险告知书》附件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