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长江之畔,细雨飘洒。遇难者家属燃起纸钱,泪水长流。一次溯江而上的旅行,未曾想却成为诀别,让400多条生命永离人世,在家属们心底留下永远的痛。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游轮“东方之星”号于5月28日从南京启程,原计划6月7日到达重庆。6月1日深夜,“东方之星”在长江湖北监利县大马洲水道倾覆。截至7日18时,遇难者人数升至人,有14人生还,仍有10人下落不明。
当前的中心工作仍是全力以赴搜寻遇难者遗体。要认真清理难船,逐个房间逐个角落排查,清查完毕后,贴上封条,确保无遗漏、无隐患,经得起核查和历史的检验。同时继续组织潜水员在沉船水域进行探摸,加强沿线水域搜寻工作。
遇难者善后工作也有序进行,遇难人员DNA采集和身份比对工作正有序加速开展。目前,已有名乘客家属抵达湖北监利县,涉及乘客人。公安部专门派出9名专家,加上湖北省公安厅调集的专业人员名,24小时轮班开展身源鉴定。湖北方面目前已完成本省境内搜寻到的名遇难者遗体检验和名家属血样提取工作,29对DNA已比对成功,后续比对工作预计在两天内完成。
官东讲述水下救援细节6月1日晚上10点,岳阳长江水上搜救中心接警,近12点,海巡艇获知确切消息,东方之星号沉没。2日凌晨,武警湖北总队调集多人赶赴现场进行水面搜救。而之后所依靠的主要搜救力量潜水员,在6月2日上午,才开始大规模介入。海军工程大学潜水队,也是在6月2日一早接到救援指令,赶赴失事水域。
官东回忆,当时江面上的雾气很大,船只不多。对岸的官兵都在搭账篷、清理人员,还有组织进行后续的工作。沉船底部已露出水面一米左右,上面还有甲板作业人员。这个一米就意味着下面有很多空气层,对于援救被困人员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存空间和救援时间。
救援65岁老人“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孙子”
到6月2日上午,东方之星号沉船共有12名幸存者获救,但他们均是逃出船舱,在江面直接得救。朱红美,是被困在沉船内部,传出讯息并最终获救的第一个幸存者。
△视频:《面对面》节目片段
官东讲述,光凭一个人是很难把被困人员救出来的,需要其他人帮忙运送救被困人员的道具。由于当时水流湍急,官东进舱门的时候,用双手抓住舱门的最上方,用力把整个身体倾斜,先用脚跟进去,这样才进入了船舱。
另外,据官东讲述,当时江水温度只有十几度,执行下潜救援时,头会感觉特别冰、刺痛。但是最让潜水员感到恐惧的还是黑暗,水下能见度很差,伸手不见五指,如果戴着电筒也只能看到二十公分,整个救援就像捉迷藏一样,两手伸开,慢慢往前走。
水下情况的复杂,即使专业潜水员也未有预料。而在沉船内部,生存环境只会更加恶劣。已经被困整整一夜,65岁的朱红美体力透支严重。通过事先对船体结构图的分析及水面指挥人员指引,潜水员加速向朱红美所在的舱室靠近。
官东回忆说,但发现朱红美时,朱红美激动地哭了,于是官东就跟她聊天,询问她的基本情况,让她保持镇定,坚强一点。随后,潜水员为朱红美戴上护具,并引导她出舱。但是由于恐惧,朱红美在走到一个楼梯的时候,手抓着楼梯死死不放。
如果强行下楼梯,一旦老人挣扎,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于是官东对朱红美讲了一句话:“您别害怕,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孙子,我先带您出去,好不好。上面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你,总理都来了。”
6月2日上午,12点55分,朱红美成功获救。她成了东方之星号第13个幸存者。而同她一起登船的67岁老伴曹量明,依然下落不明。
为救男乘客从重庆火锅聊起
出水休息50分钟后,救援人员又收到了求救信号,于是官东立刻下水去救另一名幸存者。求救信号来自21岁的陈书涵。他是东方之星号的加油工,重庆人。此时距离沉船,已过去将近20个小时。
△视频:《面对面》节目片段
陈书涵被困在靠近螺旋桨的主机舱室,这里的环境更加复杂,里面有机器、轮机,还有一些可以活动的铁板。负责摸排的潜水员给官东留下了记号,一条绑在舱室门口附近的帆布水管。循着这个标记,他抵达舱室,随后爬上一节梯子,但舱口被三块方形铁板压住。搬起铁板后,官东发现了被困人员。
官东发现陈书涵后,陈书涵已意识不清,放弃了被别人救的信念。于是,官东试图通过聊天舒缓一下他的情绪:“兄弟你别急啊,马上来人救你。我们会把你搞出去的。别紧张啊,有我在啊。”
由于陈书涵是重庆人,官东还与他聊了重庆火锅的事。官东说,“重庆的火锅很好吃,等我们出去,我请你吃,他说不用,他说哥我请你吃。”
官东和陈书涵聊天,让他的心理慢慢松弛下来,但生理状态,已经一点点逼近极限。由于船体翻滚时,水一瞬间掺杂了一些机舱里的废柴油,所以里面的空气很刺鼻。在陈书涵咳嗽的时候,官东就感觉到他好像不行了,于是把自己的护具给了陈书涵,官东只能靠备用气瓶呼吸。
随后官东的同伴下来后,官东让同伴先带陈书涵出去,而自己只留下了一个头套。另外一名潜水员带着陈书涵浮出水面。而还在水底的官东,已经用尽了备用氧气瓶。而从船舱内出来的一刻,一股水流又将官东拽向长江底部。
这时官东深吸一口气,把重装具先卸掉,快速向上游,从20米的深度,强行出水。等官东出水一瞬间鼻子里面有残余的血,因为调压没有调开,眼睛里面也有血丝。
6月2日15点05分,陈书涵成功获救,他被立医院接受治疗。这是东方之星号沉船后成功搜救的第14名幸存者。
朱红美、陈书涵是仅有的两个从沉船内部潜水搜救成功的幸存者。目前,总计14人获救,搜寻已从长江中游水域扩大至上海吴淞口。
东方之星最后的记忆东方之星的标志。
图为航行时钟,永远定格在了9点半。
被损坏的船舱内部。
游客使用的登船卡。
船舱内的电视。
船舱内残留的照片
墙上清晰的驾驶室工作人员的任务分工安排
这是一张今天上午重庆北开往上海的火车票
船舱已损坏。
一线民警:我想好好送他们最后一程穿着厚重的防化服,戴着令人透不过气来的防化面具,刑警柳强成为“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中,零距离面对遇难者遗体的警察。
2日凌晨,监利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柳强与民警朱思伟接到命令后,连夜赶到了殡仪馆,负责遇难者遗体的接纳工作。2日至6日24时,短短4天,柳警官为多具遇难者遗体进行编号和排序,并收集遇难者遗物。
柳强从事刑侦工作多年,可几天之内面对几百个生命的逝去,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连续72小时的工作,除了疲惫不堪,更多的是压抑和悲痛。
雨水,汗水,夹杂着泪水,“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后,连续3天的强降雨天气,又接着两个闷热天,捂着厚重防化服,柳警官脸颊上始终挂着泪水,长时间的不透气和潮湿,使得他的面部因严重过敏已出现红斑和浮肿,身体也出现低烧。6月5日上午,领导要求换他下来休息,他拒绝了:“我想好好送他们最后一程。”“向遇难者敬礼,愿他们一路好走。”面对一具具冰冷的遗体,柳强没有机械地重复程序性的工作,对遇难者遗体的每一次抬起和翻动,他都是轻轻地用双手进行,无比专注,小心翼翼,对待遇难者的遗物也是反复核对,生怕遗漏。
柳警官向记者说,为遇难者遗体编好辨认号码后,他都站在遗体旁,献上一个深沉的敬礼。
消防支队队员:不能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小女孩受到任何伤害!”在昨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荆州市消防支队队员喻远明的一段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东方之星客轮被扶正后,他和4名战友接到指令,上船对4楼进行搜索。可是4楼在客轮倾覆后严重变形,诸多通道被阻挡。他和战友利用破拆工具,对堵死的通道进行疏通。
当搜索到第4个房间时,发现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女孩的遗体。老奶奶双手环抱,仍然保持着保护小女孩的姿势。而小女孩的手中,还拿着一袋饼干。
说起当时眼前的一幕,喻远明眼泪决堤。
老奶奶和小女孩的遗体,被很多杂物阻挡着,他和战友找来工具,支撑住随时可能掉下来的顶部后,他和战友开始徒手清理杂物。
可徒手拉不动,只能利用工具破拆,喻远明又担心破拆工具所溅出的火花,会对小女孩的遗体造成伤害。他和两名战友跪在地上,双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用身体将小女孩的遗体团团围住。
破拆时,虽然客船顶部不时掉下杂物,喻远明却和战友围得更紧。喻远明表示,女孩并不重,但为了表示对遗体的尊重,还是出动了多名消防官兵将她抬出船舱,现场还举行了默哀仪式。
他说,这个小女孩是此次事故中年纪最小的,只有3岁左右,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逝去……
看到喻远明泣不成声,所有的记者都收起了话筒和照相机,因为在此刻,我们真的不愿再让他回想当时的场景,愿逝者安息。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日报、江汉商报
--------------------
商务合作: